严介和,他用十年时间一手创办了中国最大的以基础设施为主业的太平洋建设集团,这是一部极具典型的中国式财富传奇……2005年他以125亿身家跻身胡润富豪榜第二名……作为“黑马富豪”的他,在备受关注的同时又备受质疑………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惊涛骇浪中,走得既踉踉跄跄又大步流星…… |
林永青:您是一个备受媒体争议的人物,是是非非,众说纷纭。我们不想谈太多是非,更想多沟通一些有关管理哲学的话题。 严介和:是就是非,非就是是,此一时彼一时。今天的是有可能是未来的非,今天的非有可能是未来的是。今天发生的事,是今天的事。但是到了明天,就是昨天的事,历史告诉我们,昨天的事就是故事里的事,故事里的事是也不是,不是也是。 林永青:是的。一方面,历史就是最大的案例库;另一方面,人们经常争论的不是同一个是非。 严介和:孔夫子原来是中国人民历来崇拜的思想的圣人,哲学的高人。但是到了“文化大革命”就受到了严厉的批判。这过去的“是”,在这里成了“非”;而现在,学界又在提倡重建儒学思想,这个“非”又变成“是”了。 林永青:从意识形态的工具意义看,您认为这是“时代的需要”吗? 严介和:这不是时代的需要,而是历史的必然。我们文化中阴阳八卦就是这个道理。有阳光就有月光,有月光同样也有阳光,这就是此一时彼一时。只有是非外化才能有生命,才能不断进取和完善。 林永青:但是,当时的“是”和现在的“是”可能不一样,因为条件不同了。是非也在“进化”。 严介和:是与非的秘密有几个搞清楚?“亦真亦幻难取舍”。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对与错,错与对,上与下,下与上,阳与阴,阴与阳。 林永青:一个人的优点也是缺点,就象硬币两面。只是条件不同时,“呈现”出不同的“面”而已。 严介和:这就叫哲学,任何事得与失共存,不可能只有得没有失,也不可能只有失没有得。为什么要保持一个平常心,当人得到或失去的时候都要清醒,得到的时候失去也是等着我。真正从人生的理念思考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人的平常心就显现出来了。 | 严介和简介1960年生人,研究生学历,民革党员,江苏省私营企业协会副会长,太平洋建设集团创办人。2005年,以个人资产125亿,获选胡润中国富豪排名榜第二名。严介和出生于江苏淮安,是家里兄妹9个中最小的一个,6岁时因文化大革命的浪潮,随父母来到农村,其间饱尝生活的艰辛和困苦,一直到20岁才回到城里。1979年国家恢复高考,他考上了当地的师范大学,毕业后成为中学的语文老师。自1987起,开始从商。个人网站 |
林永青:但平常心有深刻程度的不同,就是那个著名的“看山、看水”的箴言。在你没有得到的时候,你说那个得到的东西也不过是如此;与你得到以后,再说那个东西不过如此,是不一样的。我有一个比喻,只有“吃过了葡萄的狐狸,才有资格说葡萄是酸的”。 | |
| |
林永青:而且,不仅仅出于自利,一个人就是想为他人或者为社会服务,做贡献,也得自己先吃很多苦头。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想为他人服务也需要积累条件,经受磨难。 | |
严介和:是的。我们在不仅永远地理解他人的同时,还在永远地理解他人对我们的不理解。成功人士的三个要素是:智商、阅历、灾难。我这里所说的成功,就是贡献。另一方面,任何人、任何家庭、任何企业、任何城市乃至任何社会都是先私而后公的,没有私就谈不上公。大私则公,私到深处必为公。 | |
林永青:我在另一个场合,听您谈到做人和做事的比较。第一阶段,先做事不做人,第二阶段,又做事又做人,第三阶段,多做人少做事。我认为,“先做人后做事”是一个流行的错误,这只对成功者和大人物适用。 | |
严介和:人生就是这样,以前说“先做人后做事”,那是官场理念。而当今的社会是市场经济,那就是先做事后做人。第一步只做事不做人,第二步是边做事边做人,第三步是多做人少做事。 | |
林永青:这个问题我做一些引申,就是关于做人与做事的能力问题。我认为抽象地一点看,做事的能力就是“智商”,而做人的能力就是“情商”。人们通常认为,情商比智商重要。而我认为,如果一个人有更高的目标的话,智商更重要,就象正确的战略才是企业的根本。而且智商也可以影响情商。 | |
严介和:当然是智商更重要。智商是先天的,而情商是后天经过学习而获得的。情商只是在个别特定的场合比较重要。认为情商更重要,是以偏盖全。 | |
林永青:与智商相关的另一个话题,就是德和才的关系问题。《大学》里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曹操说“唯才是举”;而儒家推崇的是“德才兼备”。对于德与才不同程度的侧重,与企业家的个性和才能关联极大。 | |
严介和:我认为,企业家群体是先才后德的。不讲才而讲德,那就是“无才便是德”。这与“小成在智、大成在德”并不矛盾,企业都是先小成而后大成。 | |
林永青:您的用人观念是什么?不少的成功企业都说,“人人皆人才,关键在于企业如何用人”;而多数企业也肯定是在筛选出人才之后,才开始培养人才的。 | |
严介和:我的用人理念是:讲文凭更讲水平;讲职称更讲称职;讲阅历更讲能力;讲资历更讲贡献;讲道德更讲风格;用人之长,容人之短;六分人才,八分使用,十分待遇;一流人才是天生的,二流人才是发现的,三流人才是培养的。 | |
林永青:我们谈一谈个性对于发展的影响。我认为,虽然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成功的人,往往是先成功地改变了自己的性格,而后成功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且,成功的人当中,各种各样性格的都有。包括德鲁克在内,很多人都认为性格差异,其实与成功的关系不大。 | |
严介和:是这样的。有一点特殊性,我认为,中国企业家应具备五大行为风格:塑造亦儒亦商的文化品格;追求卓越的心理素质;崇尚有中国特色的伦理观念;在三百六十度方位交朋友;绝妙生存时代的自我完善。 | |
林永青:最后,请您对企业和企业家的成长提一些建议? | |
严介和:企业应尽可能先做大,再做精,最终做强。大是前提,精是保障,强是目标。不存在强而不大的企业。 |
(来源于价值中国网)